凝心聚力 勇于担当 不断促进协会创新发展
——在中国灌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灌区协会会长 王爱国
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刚才召开的中国灌区协会七届一次理事会,选举我担任新一任会长。这既是组织的信任,也是全体会员的重托。在此,我要感谢组织的关心和信任,感谢全体会员的鼎力支持。
中国灌区协会是水利行业全国性的社团组织,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三十余年。在这期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仅有27个成员的“灌区建设与管理协作组”,逐步成长为拥有众多会员单位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会员数量从成立之初到如今已实现数倍增长。
三十多年间,协会始终秉持办会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宣传贯彻国家和水利部方针政策,组织学术与经验交流、人员技术培训、先进技术与产品推广,开展行业服务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协会先后设立微灌分会、灌区信息化分会、灌区量测水分会、灌区现代化改造分会、灌溉管道工程技术分会等分支机构,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了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六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上午李仰斌老会长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我完全赞同。尤其是在聚焦行业需求,推动标准建设;深化技术推广与交流;强化调研与成果转化;助力灌区宣传与形象塑造;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并支持指导积极开展活动,以及加强内部机构组织和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推动有力、成效显著。特别是上届理事会在面临行业协会管理形式深刻改革变化、出现一些客观影响因素的特定时期,能推动新发展、取得新成就尤为难能可贵,更是来之不易。
在此,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向历届理事会特别是第六届理事会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为协会下一步创新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国家水网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和重要基础。大中型灌区是国家水网和区域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命脉工程”,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提高灌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对灌区协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机遇,协会工作大有可为。作为新一届协会会长,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和理事会的同志们一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治水重要论述和对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四个服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团结带领全体会员砥砺前行,共同推动协会创新发展,为灌区现代化改造、水利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于协会下一步工作,上一届理事会结合协会发展中还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新一届理事会还要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主要是向同志们讲几点认识。
一、立足职责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总的来讲,要从国家赋予行业协会职责入手,按照脱钩不脱管的要求和做好“四个服务”的宗旨找定位、明方向。
第一,从中央对行业协会的要求找准切入点。
中央关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管理的改革还在不断实践深化之中,灌区协会要服从改革、适应变革。坚持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部署,不断加强协会的党建工作,坚持党对协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主动接受主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协会发展合法规范、自律有序。
第二,从水利发展的大局找准切入点。
灌区协会是以水利为依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协会,脱钩只是剥离了协会与水利部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但协会的根还在水利,行业指导还是水利部门。因此,协会创新发展要紧跟水利发展步伐。按照国家水网建设重大部署,围绕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灌区目标,助力推进灌排工程体系改造、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全力提升灌区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为乡村振兴和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从协会的职能和作用找准切入点。
中央和相关部门对行业协会的职责定位有明确规定。灌区协会将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职责,充分发挥协会在政策衔接、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桥梁作用。通过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政策能够准确传达并落实到行业中;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技术推广方面,促进新技术在灌区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加强灌区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与弘扬。今天,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会指导,既是对协会工作的支持和鼓舞,也是对协会服务行业的明确要求。
第四,从会员的需求找准切入点。
灌区协会要把服务会员装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心全意把协会搭建成行业戏台、打造成会员之家。通过搭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协作平台,促进灌区建设与管理经验共享和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平台作用促进不同地区灌区在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新技术、新经验的推广应用,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这次换届大会很多会员单位特别是不少单位领导同志克服困难参加会议,既是履行会员权利义务,也说明大家对协会工作寄予厚望。
二、锚定主要目标,推进重点工作
未来五年,协会将重点围绕以下工作目标同向发力,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及时了解会员单位需求,以扎实有效的服务回馈会员对协会工作的支持。
1、技术赋能,推动灌区现代化升级。灌区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协会将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灌区节水灌溉、数字孪生建设、现代化改造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定期组织灌区技术研讨会、培训会与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典型案例讲好中国灌区故事,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灌区的行业影响力、科技含量与运行效率。
2、聚焦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专题研讨,引导灌区管理单位逐步建立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农业水价政策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和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切实推进农业灌溉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政策协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是灌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与水利部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发挥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作用,提高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围绕灌溉排水行业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以及一些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技术攻关,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当好参谋,为会员单位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
4、加强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推动行业自律规范科学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水利部的有关要求,围绕促进灌排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运行管理,加快建立灌排行业团体标准体系,编制、发布一批行业急需的高质量团体标准,做好已发布团体标准宣贯和培训。
5、监督指导分支机构有序开展活动。按照协会分支机构管理规定,加强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督促、指导各分支机构开展好相关专业活动。
6、团结每一位会员,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协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广泛吸纳全国大中型灌区、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加入协会,切实发挥好协会的平台作用,推动灌区之间、灌区和科研设计单位之间、企业之间、灌区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促进优势互补、经验交流、技术协作;引导会员走出国门,开展跟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逐步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三、强化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1、完善协会党建工作: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引领作用。
2、完善协会治理:优化理事会决策机制,提升议事效率。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使协会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高效。
3、严控项目质量:调整充实专家咨询委员会,注重吸收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充实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力量,做好咨询服务,确保项目质量。
4、加强协会秘书处的建设。完善秘书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意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协会秘书处建成全体会员之家。
5、加强宣传交流建设。进一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平台、公众号等做好宣传引导,扩大影响,增强凝聚力。
2025年,协会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在加强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配合好行业管理部门,围绕现代化灌区建设、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和数字孪生灌区试点的工作主线,发挥好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分支机构的作用,着力做好经验交流、新技术产品推广、团体标准制定、调查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各位同仁,灌区承载着“中国碗装中国粮”的厚重期望。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坚信,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水利部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和关怀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灌区协会一定能够成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携手推进灌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书写新时代灌区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