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灌区风采 > 正文

山西大禹渡灌区

2024-01-15 15:11 水利粮丰 运城市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 次阅读

大禹渡灌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境内,始建于1970年,1974年首期工程竣工并开始提水灌溉,共6级14站,总扬程346.4米,总装机6.6206万千瓦,设计提水流量16.3立方米/秒。枢纽工程以“一级站采用移动式泵车抽水、两厢沉沙池交替运行、二级站单级扬高193.2米”三大技术创新,被誉为1974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成就之一。2022年,大禹渡灌区被列为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范围;2023年,芮城县被水利部纳入第一批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区)范围。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35万亩,经过节水扩灌,现状灌溉面积为54.62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29.76万亩。受益区涵盖芮城县8个乡镇92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灌区渠道工程包括1条总干渠30.75公里、9条干渠54.06公里、77条支渠310.3公里,配套建筑物3922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9。

突出“五有” 创新机制强改革

提升计量设施标准,做到用水有数。借助现代化改造契机,对枢纽泵站提水总量、输水干渠沿线各管理站用水分量、支斗口配水量等实行仪器监测和标准化设施计量对比,做到了灌溉用水计量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实现用水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透明。

水权分配到片斗渠,做到供水有谱。灌区坚持“水权约束、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丰增枯减”原则,根据许可取水总量、灌区种植结构、用水定额、近三年平均实灌面积和用水量等情况,测算各用水片区用水总量,将用水指标分配至各片区、各渠道,作为用水管理初始水权。鼓励用水户采取多种节水灌溉方式,有效提高用水效率。

科学制定分类水价,做到运维有钱。灌区实行先购票后配水制度,水费收缴率达100%。中心结合灌区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制定《大禹渡灌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分类水价实施方案》,自2023年开始在灌区推行分类水价制度,计划用三年时间,到2025年全灌区农业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

创新机制,分级管护,做到管护有责。对灌区渠系实行分级管理,明确灌区干渠及万亩以上支渠由中心进行日常巡护和定期管护,计量点以下末级渠道由农民用水协会管护。年初,村组与协会管水员签订《末级渠道管护协议》,督促水管员履行辖区内渠道及水工设施的管护责任。年末,中心组织对末级渠道的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保障末级渠道的良性运行。

加强群管,服务百姓,做到服务有人。大禹渡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于2019年6月。协会根据灌区八个管理站管辖范围划分了八个用水片区,主要负责灌区计量口以下渠道灌溉用水、管护管理等工作,是确保灌区54.62万亩灌溉面积及时、高效、公平浇灌的一支重要群管组织。协会在全灌区布设了20处服务中心,管理灌区221个用水组,就近服务用水户。协会成立以来,在水量分配、水费收缴、末级渠道管护、支斗渠清淤、化解群众用水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字引领  孪生灌区赋新能

大禹渡灌区属黄河流域典型的高扬程提水灌区,提引水泥沙含量达10公斤/立方米,单方水综合耗电量0.9—1度/立方米,高扬程、高泥沙、高耗电的“三高”提水特性,使水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尤为珍贵。近年来,大禹渡灌区紧紧抓住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续建配套与现代化灌区改造等历史机遇,立足灌区实情,破解发展瓶颈,依托现代水利科技手段,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情监测预警化、斗渠计量标准化、灌溉用水透明化、数据统计电子化、闸门控制智能化”管理体系。

一杆秤工程。自2007年开始,灌区本着实用为主、经济可靠的原则,逐年对灌区计量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安装统一规格的钢板式巴歇尔量水堰,实现全灌区配水计量设施标准统一,配水水尺精度统一,使老百姓用上放心水、明白水,被群众称为“一杆秤”工程。

数字化计量。结合“一杆秤”工程,灌区于2007年同步与水利科技信息化公司共同摸索、试验,不断改进,成功研制了适用于黄河流域多泥沙且泥沙含量随时变化的磁致伸缩水位流量计,实现计费闸口配水24小时电子监督。实现了实时数据同步分享到村级水管员手机、闸房配水显示终端、水政监察人员电脑、管理站调度和中心调度监测系统,实现配水数据“四级共享”,配水计量数据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了“人情水”、“马虎水”。

阳光水查询。灌区群众可通过手机或“阳光水务平台”实时查看计费闸口的用水数据、配水稳定率和配水历史曲线图,保障了老百姓缴费用水的公平、公正。

2022年,大禹渡灌区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目标要求,科学开展数字孪生大禹渡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工作。在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前提下,着力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实现“以田间需水引导支斗农渠配水—干渠输水—泵站提水”的科学调配体系,使灌区水资源调度做到整体最优,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目标。

艰苦创业 昔日荒地披绿彩

大禹渡扬水工程枢纽泵站总占地面积450余公顷,其中沟坡面积占到4/5。1974年工程建成上水受益以来,服务中心在抓好灌溉、抗旱、服务农业的同时,始终心系绿化荒沟荒坡,坚持绿化造林不动摇,不停步。在植绿护绿工作中,服务中心组织干部职工自建苗木基地,自育绿化苗木,在实践中总结了挖、包、运、背、栽、浇、管“七环节”植树流程,累计栽植各类苗木800余万株,使昔日荒凉沟坡变成了宜居宜游的生态绿林,成为九曲黄河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

大禹渡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31.35万亩,近年来,灌区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夯实基础设施,加强节水管理,通过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推广节水设备、实行节水奖励、加强田间管理等节水措施,灌区节水增产能力大幅增强,灌溉面积扩大到54.62万亩。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和供水能力提高,有效保障了群众依靠水利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以水为媒,以水促产,以水置业,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灌区粮食复播面积由30%提高到了95%以上,粮食亩产由“百斤田”变为“吨粮田”,平均亩产达975公斤,是改造前的2.59倍。灌区所在的芮城县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

上善若水 大禹精神永传承

工程服务中心立足深厚的大禹治水文化和宏大的水利工程设施,围绕水文化教育主线,向社会公众展示大禹治水文化和现代水利灌溉发展史、荒坡植树绿化、节水宣传、水保知识等种类丰富的水情教育知识,多角度、全方位传播和展示治水、用水、节水、爱水、护水方式与理念,充分揭示水是生命之源的珍贵。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被水利部、共青团、中国科协联合评选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作为纯农业灌溉灌区,面对泵站高扬程、多泥沙的发展环境,一代又一代大禹渡人,坚守民生水利工程伟业,在治水兴水的大道上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和接续奋斗,灌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沉淀凝结并持续弘扬了“艰苦奋斗、务实重干、创新进取、拼搏奉献”的大禹渡精神。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f0ErdvuV5SkymbEe3vf5g

Powered by Jsp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