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灌区风采 > 正文

河南窄口灌区

2023-09-14 10:30 灵宝市窄口水务管理局 水利粮丰 次阅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近年来,灵宝市窄口灌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认真研究政策,立足自身优势,坚持项目为王、管理为要、服务为本,按照“一体两翼、三区互通、六渠联调、全域提质”工程总布局,着力构建窄口灌区渠系网络、管理网络和信息网络,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


图片

渠沃良田

筑坝拦涧河 引水上西塬


灵宝市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处丘陵山区,多年平均雨量仅599.60毫米,且年内分配不均,素有“十年九旱”之称。自古以来,灵宝人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据《灵宝县志》记载:近500年间,灵宝市就经历大面积旱涝灾害37次,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变艰苦的自然条件,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能,1958年10月,当时的灵宝县委决定“筑坝拦涧河,引水上西塬”。“宁叫拉断绳,不叫车子停!”“为了涧水上西塬,累断筋骨也心甘!”这些当初耳熟能详的建设口号至今仍回荡在灵宝大地,经久不息。为了引水上西塬,当年4万建设大军从全县四面八方迅速集结到工地,物资短缺,他们自带被褥工具,住土窑、睡席棚;器械简陋,原始落后,他们劈山用锤敲钎打,运料用肩扛车拉;资金匮乏,没有粮菜,生产队自筹,吃窝头就咸菜;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昼夜三班倒,人歇工不停。在那段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的岁月里,复员军人、程村建设兵团肖泉连连长罗米发,在总干渠二号洞进口石崖排险时,为救战友被山上滚落的巨石打翻跌入崖底牺牲;苏村兵团福地连战士张新治,在渠首输水洞中被巨石砸得血肉模糊;河北省乐亭县籍解放军战士谷志海在抢修弘农渡槽时壮烈牺牲,葬于渡槽西侧山包上。忆往昔,在困难和曲折面前,建设者们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努力与拼搏中,铸就了一座水利丰碑。

图片

                                                                                              总干渠渠首

      为进一步提升灌区效益,充分利用弘农涧河水造福灵宝人民,改变灵宝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窄口灌区相继实施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延伸灌区渠系,扩大辐射范围。灌区范围东起坝底河,西至李家沟,南接小秦岭,北临黄河,设计灌溉面积35.50万亩。灌区种植小麦8.73万亩,复种玉米5.21万亩,果树24.79万亩,蔬菜2万亩。建成总干渠1条长32.33公里,干渠4条长46.98公里,支渠29条长136.93公里,建筑物900余座。自此,窄口灌区芳容初显,清冽的弘农涧河水顺渠而下,滋润着灵宝大地,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弘农渡槽

坚持项目为王 构建渠系网络


窄口灌区管理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洞察灌区情况,着眼永续发展,统筹“地处黄河流域、水源地表化、水高地低、功能齐全、三产融合、窄口精神”等六大优势要素,谋划的窄口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成功进入全国“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在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基础上,地方投资全部通过发行专项债筹措到位。

图片

                                                                                              新杨公沟渡槽


按照“一体两翼、三区互通、六渠联调、全域提质”的工程总布局,着力构建窄口灌区渠系网络。一体两翼:以窄口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为主体,以工程补短板和机构强监管为两翼,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三区互通:打通窄口灌区、小河灌区、沟水坡灌区连接堵点,贯通主脉,互联互通,真正实现窄口清水“跨弘农越阳平抵好阳”的初心和使命。六渠联调:按照节水优先的要求,对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东干渠实行统一调度、科学调度、联合调度,更好服务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和生态补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全域提质:恢复30万亩灌溉面积,整合要素,协同发展,在灌区覆盖范围内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

图片

                                                                                              总干渠明埋洞施工


窄口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以提升灌区水网骨架为目的,以夯实灌区现代化为基础,一是开展总干渠、干渠的达标改造和提质升级,畅通灌区输水主动脉;二是完善排退水设施,提升应对水旱灾害风险能力;三是谋划配套支渠工程建设改造,构建总干渠、干渠、支渠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设施完善,提高工程建管水平。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灌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工程效益初步发挥。到2025年工程完工后,灌区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升,水旱灾害安全屏障得以筑牢,窄口灌区“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渠系网络全面建成,为构筑灵宝水网,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管理为要 推进标准化管理建设


灌区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窄口灌区管理单位依托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以数字灌区建设为重点,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以灌区标准化管理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与促进灌区效益发挥相适应的水管服务体系,软件硬件齐头并进,打造窄口灌区信息网络,推动灌区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图片

                                                                                              麻子峪渡槽

一是锁定数字灌区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自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以来,窄口灌区按照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基本要求,有条不紊,精准实施,奋力将“一张网、一组图、能指挥、会调度”的窄口数字“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现建有调度指挥中心1处,灌溉保障中心1处,分中心3处,开发完成配套软件平台,建设各类信息化自动化监测、远程控制设备200余台套,实现了窄口灌区渠系信息互联互通,明渠、主要渠系建筑物全面图像监控,水情信息实时测报,水位超限预报预警,机电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等功能,为灌区精准调度、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

二是咬定事业单位改革,一鼓作气谋突破。2023年6月,灌区管理单位改革取得新突破,灵宝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灵宝市窄口灌区灌溉保障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0名,明确中心职责为做好灌区内渠道及各类配套设施的管护工作,是灌区管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为灌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夯实了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三是锚定管理体制建设,多措并举提效率。灌区管理单位不断探索工程建后管护模式,采用专管与群管、灌溉保障中心、分中心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现灌区干、支、斗、农、毛渠道管理范围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行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大力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按照“办公场所标准化、协会组织合法化、制度建设规范化、运行维护经常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标准化协会建设,出台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每年拿出水费收入的固定比例对用水户给予奖励。目前,群管组织已成为农村管水用水和末级渠系建设养护的主要力量。

四是坚定高标准管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灌区管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干渠管理分段明确责任人,严格落实渠道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履行依法管水职能,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窄口灌区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建设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灌区管理单位先后荣获“河南省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一级管理单位”“河南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先进集体”“河南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等称号。

图片

                                                                                              总干渠全线恢复通水

坚持服务为本 助推高质量发展

窄口灌区秉承“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农业灌溉保民生、工业供水增效益、生活供水强服务、生态补水优环境、富余水量多发电”,实现年均实灌面积20余万亩次,年均农业灌溉水量3000万立方米,工业生活供水20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8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0.43元/立方米,工业生活取水水价0.85元/立方米,每年收取水费一千余万元,综合效益和自身效益取得“双丰收”,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注入“水”动力,在灵宝市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提供了有力水源保障。

图片

                                                                                             一干渠明渠段

一是立足本职,真情服务群众。灌区管理人员真正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遇到问题不敷衍、不推诿,以真心热情的态度将灌区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每年开展“为民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田间”活动,面对面倾听受益村组群众心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面对群众不同的供水需求,采取错峰、轮灌等措施,保障供水需求。灌溉期间坚守一线,加强渠道巡查,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跟进维修,公示责任人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化解用水矛盾,提升灌溉服务保障水平。

二是统筹推动,助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进一步提高和稳定灌区粮食生产能力,灌区管理单位着力实施灌区现代化建设,保证灌区干渠、支渠等骨干工程配套完善,年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1,同时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协调,加强田间水利工程与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衔接,优先在灌区内建设高标准农田7.42万亩,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体系,解决好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水资源有效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片

                                                                                                调节水库——沟水坡水库


三是两手发力,拓展效益空间。逐步由单一农业灌溉供水向工业、生活、生态等多功能多用途供水转变,探索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拓展灌区发展新空间,开辟灌区发展新路径,增强灌区发展新动力。多途径筹集维养经费,灌溉水费实行以分类水价和实际供水量为基础的水费征收制度,提高水费收取率。利用灌溉间隙的盈余水量向本地经济效益较好的需水企业提供工业供水服务和生活供水服务,通过工业供水、生活供水和其他供水的收入保障工程和灌区良性运行。

四是绿色发展,绘就水乡画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路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水定产、以水定地,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需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努力维护灵宝水系健康,绘就北方水乡画卷。近年来,灌区管理单位着力做好以水润城文章,为穿城而过的灵宝人民母亲河—弘农涧河生态补水,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水乡景观明显提升,为灵宝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贡献了力量。


弘扬窄口精神 赓续文化血脉

为纪念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灵宝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管理单位深度挖掘灌区、水库建设光荣历史,编撰了《窄口水库志》《灌区水利志》,提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窄口精神”,创作了《窄口赞歌》,建设了窄口水库纪念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扬优秀水利文化,为建设美丽灵宝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窄口水库纪念馆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水情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国情教育)基地、三门峡市廉政教育基地、三门峡市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三门峡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灵宝市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灵宝市党性修养教学基地、灵宝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雷锋基地等。灌溉工程日新月异,窄口精神历久弥新,“窄口精神”是灵宝人民艰苦奋斗时代的精神缩影,是灵宝人民治水成功的宝贵精神财富。灌区管理单位坚持将文化建设纳入灌区现代化建设体系,将水文化与工程有机结合,焕发窄口灌区勃勃生机。讲好沿黄灌区故事,增强群众认同感,激励灌区群众更加知水、懂水、亲水、爱水、护水、节水。

图片

                                                                                                田间灌溉工程

Powered by Jspxcms